

2022.09.25—2023.02.19
艺术家:纪尧姆・阿波利奈尔、disnovation.org、古斯塔夫·多雷、马克斯·恩斯特、比阿特丽斯·吉布森、郭锦泓、刘张铂泷、欧森/迪特-席琳、托马斯·吴
策展人:黄格勉
时间:2022年9月25日—2023年2月19日
地点: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,花厅计划
没有什么形象⽐天使更加丰富,更加切合现代性的症候了。法国科学哲学家⽶歇尔·塞尔在《天使:现代传说》中指出,通过理解作为信息传递者的天使,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所产⽣的⼈类发展的新阶段。
以相似的隐喻⽅式,“天使学”在意⼤利政治哲学家乔治・阿⽢本那⾥被解析为对应于世俗官僚阶级的神学范式,从而在天使和政府官员之间建⽴了⼀种近似卡夫卡式的对应关系。
在两位哲学家的⽂本基础上,“我想象天使”是⼀场突破古代、现代、图像、科技、艺术、公共媒介的墙壁的图像撞击旅程,集合图像学、宇宙学、政治等不同层⾯对于天使、信使或负载信息的实体的描绘,从而揭示出“天使”与当下全球“技术治理”发展之间的多重勾连。
纪尧姆·阿波利奈尔(Guillaume Apollinaire,1880年—1918年)是法国著名诗人、小说家、剧作家和文艺评论家,其诗歌和戏剧在表达形式上多有创新,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文艺运动的先驱之一。

disnovation.org是2012年在巴黎成立的一个研究团体,其核心成员包括玛丽亚·罗施科夫斯卡(Maria Roszkowska,1982年生,波兰)、尼古拉·麦格雷(Nicolas Maigret,1980年生,法国)和巴鲁赫·戈特利布(Baruch Gottlieb,1966年生,加拿大)。
他们的工作位于当代艺术、研究和黑客之间,最近的艺术实践试图通过挑战“经济增长”和“技术修复”将解决它们最初造成的生态破坏的普遍信念,来增强后增长时代的想象和实践。
disnovation.org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、演出、出版和评论,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、柏林跨媒体艺术博物馆、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、巴黎东京宫殿、FILE(圣保罗)、ZKM(卡尔斯鲁厄)、斯特雷卡学院(莫斯科)、ISEA(香港)、Elektra(蒙特利尔)、中国数字艺术博物馆(北京)和混沌计算机大会(汉堡)。

保罗·古斯塔夫·路易·多雷(Paul Gustave Louis Doré,1832 年—1883 年)是一位法国版画、插画家艺术家。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大量的木刻作品,尤其是为经典书籍插图的木刻作品。

马克斯·恩斯特(Max Ernst,1891年—1976年),德国画家、雕塑家、图像艺术家及诗人。恩斯特是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军人物。

比阿特丽斯·吉布森(Beatrice Gibson,1978年生)是一位居住在伦敦和巴勒莫两地的法裔英国电影制片人。她的电影探索了有关声音、言语、集体生产和再现问题的思考,将注释和对话作为其艺术生产的范式。
吉布森近期在伦敦卡姆登艺术中心、卑尔根艺术中心、多伦多默瑟联盟(2019年)和柏林KW当代艺术学院(2018年)举办了个展。她的电影曾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节上放映,包括纽约电影节、多伦多国际电影节、伦敦电影节、奥伯豪森电影节、Courtisane电影节、Punto De Vista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。

郭锦泓(198x年生),生于格尔木,长于青海、山东、俄罗斯和伦敦。2011年毕业于俄罗斯皇家列宾美术学院,获油画学士学位; 2015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,获纯艺术硕士学位;2017年肄业于伦敦大学人类学院,就读于“物质与影像文化”学院。2014-2016组织与协办Hysteria杂志,并同行为艺术家Bjørk Grue Lidin成立White Torture行为艺术研究小组,以邪典元素贯穿行为艺术演出并活跃于东伦敦诸如Dalston Super Store/Vogue Fabrics等地下俱乐部。2017年回国进行一系列个人实验项目。
她目前的艺术创作是结合小说写作,以绘画、影像装置等媒介来关注个人内化于现实环境中的崩塌、政治立场的变革和个人如何于消散的现代性中自持、文学性与诗性在内心与外界的裂缝中的变化。
主要展览包括在墨方北京的“现在之书”、魔金石空间的“对角线”、中间美术馆的“忍不住转身”、西宁当代的“过去之书”等。

刘张铂泷(1989年生),艺术家、译者,关注与科学知识生产以及城市空间生产相关的跨学科实践。
作品曾在泰康空间、中间美术馆、何香凝美术馆、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。译著有《第七人》、《重组的眼睛:后摄影时代的视觉真相》、《弗兰克之后的摄影》等。

“——在杂草丛生的地段,在破碎的混凝土下,沿着海岸线,我们在世俗中遇到神话。胜利、悲剧和启示性之美,在有机和工业过程的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。闻起来有烧焦的铜和菌丝体的味道。
在这些被世界末日的预言所笼罩,充满生命的风景中,我们找到了穿越当下的方法。”
欧森/迪特-席琳曾在洛杉矶、纽约、阿姆斯特丹、斯德哥尔摩、清迈和布鲁塞尔等地举办过国际展览。在他们的作品中,自然过程与概念和雕塑的姿态融合在一起。两人以一种本能的方式探索神话、生态、世俗灵性、意识的改变和性。他们最著称的是在装置和仪式表演中重新构建了自然与文化的极性。
欧森/迪特—席琳由大卫·欧森(David Ohlsson,1985年生,瑞典)和迪特—席琳(Dit-Cilinn,1983年生,瑞典/泰国)组成。他们从2007年开始合作。

托马斯·吴(Tomas Vu,1963年生)生于越南西贡(现胡志明市),他十岁时举家迁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厄尔帕索生活。1987年,吴毕业于厄尔帕索的德克萨斯大学,并取得艺术学学士;1990年,吴以艺术创作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。自1996年起,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。2000年他被授予以莱罗伊·奈曼命名的视觉艺术教授称号。莱罗伊·奈曼版画研究中心成立后,吴担任其总监/艺术总监。现工作生活于纽约。
吴在日本、意大利、中国和越南的博物馆举办过展览。他曾在密尔沃基艺术与设计学院(1998年)、横须贺Museum Haus Kusaya(2001年)、波哥大Centro Colombo Americano(2012年)和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(2015年)举办个展。

黄格勉(1994年生)是一位常驻北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者,常常从语文学、图像学和精神分析视角入手从事艺术文化的写作、翻译和研究。他目前是美凯龙艺术中心的策展人和研究员。译著有《阿尔轩主义》、《伦勃朗之眼》。

“花厅计划”是美凯龙艺术中心在上海的特别项目空间,位于其城市文化的腹地,拥抱艺术的直觉和新奇创造。“花厅计划”继承了沙龙文化的特质,是一处持续聚会的场所,邀请参与其中的艺术家、策展人、写作者、研究者不断转换“主客”关系,在相互尊重的共识下探索当下艺术社区的异质特性和精神向度。

郭锦泓,《纯白的纯白的xxx与xx》,桌面、文具、人工翅膀、假花、木球、毯子、雨伞、蕾丝、镜子、硫酸纸、棉布、喷漆、布面油画、声音装置,尺寸可变,2022,美凯龙艺术中心委任创作。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比阿特丽斯·吉布森,F for Fibonacci,单频影像(彩色,有声),16分钟,2014。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托马斯·吴,《平面国》,默塞特纸上丙烯、丝网印刷、激光切割木面、铅笔、水粉,118.5×88.5 cm (6幅),2001。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

欧森/迪特-席琳,《大洪水的后裔》,以漂浮码头、针织物、灰烬、桨、橡苔、合成皮草、各种纺织品和湖泊碎片组成的表演,76×54cm (5幅),2020。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。图片由艺术家及花厅计划提供

disnovation.org,《预测式艺术机器人》,自然语言处理、网站、装置原型,尺寸可变,2015—2018。“我想象天使”展览现场,花厅计划,2022,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。摄影:叶枫荻